alt not available
LifestyleArchiveArt & Culture

【元宇宙漫遊指南】專訪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馮應謙:兩種生活將同時存在

alt not available
Yui Choi
30/04/2022

哲學家Nick Bostrom在2003年提出著名的「模擬理論」,猜想人類可能置身於巨大的宇宙模擬器中,被任意常數的數學法則所掌管。這概念在電影《廿二世紀殺人網絡》中擴展,假想世界如果存在「母體」,那麼我們如何能夠界定虛擬和現實世界?

帶著暫時未有定案的命題踏進Web 3.0新時代,元宇宙(Metaverse)不只是存在於1992年科幻鉅作《雪崩》中的抽象概念,更是人類可見的目前以及將臨的未來。理想的元宇宙為現實世界創造了不同應用的可能性,幾乎解決人類所有的體驗需求,區塊鏈虛擬平台如The Sandbox和Decentraland等應運而起,網絡霸主Facebook去年更名為Meta,發展重心將會由社交媒體轉變至以元宇宙優先。

受益於區塊鏈技術與非同質化代幣(Non-Fungible Token,下簡稱NFT)的去中心化經濟體系基礎,儘管元宇宙依然處於發展初期,但已吸引信息技術、遊戲、藝術、時尚等不同產業的品牌巨頭,積極搶灘爭入賽道。僅僅是去年第四季度,Decentraland上舉辦的藝術展、音樂節、遊戲競賽、企業發布會等已多達77個。也有本地企業早著先機,新世界行政總裁鄭志剛豪擲500萬美元投資The Sandbox,並宣布2022年將會聯同其他合作夥伴一同建設大型虛擬文化中心「Mega City」,不少香港品牌和藝術家亦紛紛推出NFT作品。這些商業活動都可預見一場科技大戰真的如雪崩而來,勢將改變我們過往固有的生活體驗、經濟體系、藝術市場等。

《元宇宙漫遊指南》

專訪Animoca Brands共同創辦人蕭逸
專訪日本科藝創科公司Startbahn創辦人施井泰平
專訪佳士得拍賣行的亞太區助理副總裁徐文君

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 馮應謙 
(Photo courtesy of CUHK CUBE)

專訪|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 馮應謙
兩種生活 將同時存在 

各國巨頭為元宇宙描繪美好宏大的圖景,然而學術界文化界卻抱持不同意見,甚至可以說是一盤冷水照頭淋。一種批評認為,創科產業滿嘴溢美之詞,是一場盲目的科技崇拜,資本主義進入元宇宙將會產生更為可怕的「沉浸感」轉折,所謂的未來願景不過是炒作和投機行為。Tesla總裁Elon Musk早表態不看好元宇宙,指Web 3.0實際更像市場行銷廢話。尚有另一種批評,以科幻經典《三體》作家劉慈欣為代表,鋒利地類比元宇宙是高度致幻的「精神鴉片」,並公開批評元宇宙「將引導人類走向死路」、「無形世界的生活如同毒品一樣,一旦經歷過那生活,誰也無法再回到有行世界,我們充滿煩惱的世界對於他們如同地域一般。」

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及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馮應謙(Anthony)闡釋,元宇宙是現實世界以外的真實平台,人類能夠在其中擁有身份、財富、娛樂,甚至是感官刺激,故它不只是打機那種層次的體驗,或是當中的金錢都不過是虛擬貨幣並不重要。尤其是Z世代在網絡世界中成長,在他們認知中網絡的社群形象並不只是虛擬形象,而是另一個自己。也許這說明著,年輕一代早已擁有數碼雙胞(Digital Twin)的特質,「我們只是同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,現實世界以物質主義為核心,而元宇宙以非物質主義為核心,兩者不會單方面地存在。」

Anthony認為,雖然元宇宙以沉浸式娛樂作為吸引用戶的賣點之一,可是使得元宇宙變得重要的關鍵是經濟與資訊的活動,「這不只是娛樂這麼簡單,最初VR技術開發時也被低估僅為娛樂功能,但它其實具備資訊用途,甚至變成NFT具有經濟功能。若說『娛樂至死』興許言之尚早,抑或不過是它的開頭,其價值依然需要時間和耐心被開發。」他又列舉當代藝術與加密藝術的例子,前者畫作即使沒有太多人理解其觀念,可是卻慢慢成為一個市場主流;後者亦然,會慢慢發展出一個新體系,甚至是一套美學概念。

他又指元宇宙的最大問題在於產業標準、基礎設施與法律監管條例尚未發展成熟,產業格局尚未形成,「元宇宙目前有不同平台,而加密貨幣亦都有不同種類。在現實世界,我們有銀行服務、政府條例去保護財產,但在網絡世界我們沒有百分百的保證,若果元宇宙平台倒閉,我們隨時一無所有。雖然我們擁有了新經濟體系,可是目前仍然未有很好的規律制度去保障權益。」